93軍人節憶舊友王曉波
王曉波先生為在1987年7月15日政府正式解除戒嚴前,就為中華民國「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奮戰,他的一生就如一部中華民國苦難與跌宕的近代史。
王曉波先於1943年出生於江西省鉛山縣,母親章曼麗被當作「中共特務」被捕,這一走就再也不見,父親則因「知匪不報」入獄七年。可能有著這樣兒幼經歷,使得他成了街上的混混,熱愛自由,他的一生就如一位「匪諜兒子」的自白,訴說著如何衝撞體制與社會。
就讀台灣大學哲學系時,師學殷海光,鼓吹自由主義運動。於1970年代初,正值我國退出聯合國、與美、日斷交,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風雨飄搖之際,同時亦發生釣魚臺主權爭議,王曉波先生等具有憂國憂民之仁人義士組織民族主義座談會、發起學運,以保釣運動為名表達對政治、國家關懷。左翼青年師生們在一段如火年華中譜出一曲青春之歌。時任哲學系講師王曉波後隨捲入「台大哲學系事件」遭警總拘留,罪名是「為匪宣傳」。隨後由台大校長閻振興具保釋放,王曉波於1974年6月學期結束後便未獲臺大聘書,直至1997年此事件獲平反後,復職於台大授課。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世界由冷戰走向和平世代,1987年7月15日先總統蔣經國政府正式解除戒嚴,亦在同年11月開放海峽兩岸探親,撫平沈默四十年的外省老榮民有家歸不得的傷痛。王曉波先生有感於台灣社會發生巨大變化,海峽兩岸之間由相互試探走向有限度正式對話,於1991年創立出版社「海峽評論」,致力於台灣民主運動,為海峽兩岸建構一座心橋,溝通促海峽兩岸和平福祉奮鬥。
海峽評論旨在:「一、政治民主,社會平等。二、兩岸整合,祖國統一。三、復興中華,世界和平。」是王曉波先生認為台灣社會從反威權反專制到統與獨爭論路途與鬥爭。一位為「統派學者」與前總統李登輝同一天相繼離去,看到了在台灣土生土長經歷日本時代的小孩與在大陸出生來台灣的兒童少年,他們對於先前政權與大陸記憶不算多,但都由前人訴說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潛移默化的刻劃進後世台灣人基因中。一席酒酣耳熱的歷史討論,在台灣成一場刀光劍影的政治表態。世代逐漸凋零了,與兩岸有著深厚情感的人,漸漸謝幕,前人故事又有誰去細細聆聽?
今天是93軍人節,也是我中華民國國軍「抗戰勝利紀念日」,許多平凡的不平凡人在接連戰亂中犧牲,有些人永遠天人永隔,這場全球性軍事衝突,也帶給後人對於戰爭反思──和平得來不易。
在現今日益複雜的國際關係與多元民族的台灣環境中,卻有無良政客挑動地緣政治與族群間仇恨,讓惡意恣意蔓延,以獲取個人政治利益,似乎犧牲人民、百姓生命在所不惜,就如《戰爭與和平》中貴族們在虛華的宴會中談論前線傷亡士兵的八卦,又有誰能冷靜思考和平繁華後的脆弱與矛盾?願吾輩皆能從歷史中反省,一起珍惜得來不易的昌盛與安全。